RSS
Tags

就业微信公众号

网站首页 > 求职技巧 > 详情

《吉林财经大学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23-09-01 08: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就业指导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0030910697

2.英文名称:Employment Guidance 1—Career planning

3. 课程模块:实践环节

4.课程学时:18学时

5.学分:1学分

6.先修课程:无

7.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8.修订时间:2023年9月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为目的,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贯穿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如何对自我学习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培养,职业目标的定位和如何制定职业生涯方案,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职业发展核心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就业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启发、帮助、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帮助大学了解职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把握现行就业政策,形成和发展职业角色和生活角色技能,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形成不同的就业取向,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学生能够获得和运用生涯规划、管理与求职择业相关知识和策略,较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个体特征、学有所长、社会职业要求以及环境发展变化动态,并作出相应的生涯发展决策。

2.情感:大学生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新阶段,得以树立起自强自立、自我负责、自主规划、贡献社会的生涯发展意识。

3.价值:学生能够了解职业概念,从事职业活动意义以及相关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认识到职业是决定个体生涯发展和个人贡献社会的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得以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

4.学习:学生成为有较明晰的职业发展目标的学习者,在大学生活中学会主动学习与自我管理,自觉提高自身的职业发展素质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导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认识到大学这个人生发展新阶段的自我责任。

2.能够树立起把握大学学习生活、奠基人生发展的信心。

3.明确大学阶段对人生发展的意义,设计如何度过大学时光。

【教学重点】

1.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大学生要学会独立自主、自我负责。

【教学难点】

1. 大学生关注自己人生发展的主动性。

2. 设计如何度过大学时光。

【思政融入元素】

A.家国情怀元素 B.价值与追求元素 C.理论观点元素

【教学内容】

1. 正确看待步入大学的自己。(B3、B4)

2. 认知大学,并明确大学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B5)

3. 明确自我责任,树立信心,设定大学阶段人生发展目标。(A4、A5)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分组交流和课堂汇报,提请学生思考,正确看待已步入大学的自己,提升自信心,强化自身力量。

2.通过对大学的历史发展,大学之包容、求真育人、创新等精神的讲授和小组合作学习阐明大学教育的风貌,引导学生明确读大学的意义。

3.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学生认识到要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获取人生发展的自我责任意识。

【课外学习】

1.思考如何做一名大学生,树立什么样的大学学习生活目标。

2.小组任务:学长或职业人士访谈。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典型案例并进行本专业(大类)高年级学长或本专业职业人士访谈,研究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及社会人才要求,分析并制作PPT于下次课进行课堂展示,展示成绩计入课堂测试成绩。

第二单元: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能理解生命、生涯及职业生涯的概念,认知三者之间的关联。

2. 能明确职业发展与人生愿景之间的关系。

3. 能解析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和意义,能应用职业生涯规划原则与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 能认识、列举职业社会对相应岗位的人才要求。

【教学重点】

1. 生涯及职业生涯的概念

2. 职业发展与人生愿景之间的关系

3. 职业社会对相应岗位的人才要求

【教学难点】

1. 合理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2. 认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

【思政融入元素】

B.价值与追求元素 C.理论观点元素 D.辩证思维元素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 生命、生涯与职业生涯。(C1、C2)

2. 职业发展与人生愿景。(B3、B5)

3. 职业生涯规划与内外职业生涯。(C3、C4)

4. 职业社会要求与专业认知(D4、E1)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头脑风暴和课堂交流,阐明生命的丰富性和可能性,认知理解生涯、职业、职业生涯等概念。

2.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讲授和课堂交流,理解职业发展与人生愿景的关系。

3.通过课堂活动、案例分析,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锻炼职业生涯规划的应用。

4.通过小组汇报、课堂交流,认知职业社会对相应岗位的人才要求

【课外学习】

1.整理课堂中各组关于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及社会人才要求,从专业学习角度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进一步设计大学期间如何加强自己专业知识学习,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第三单元:自我认知与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可以应用个体职业倾向测评方法等自我认知的各类工具与方法。

2.能够认识自我个性特征与职业匹配的关系。

3.能够发展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重点】

1. 自我认知、分析与职业发展的定位。

2. 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学难点】

自我个体特征与职业匹配的把握。

【思政融入元素】

A.家国情怀元素B.价值与追求元素C.理论观点元素D.辩证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个性与职业(C1、C2)

2.职业兴趣(C1、C2、D2)

3.能力与职业胜任(C2、D4)

4.职业价值观(A4、A5、B2、B3)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案例引导,促使学生客观评价和修炼自我,发现和培育自己的价值。

2.通过图解,说明个体特征与职业发展关联关系。

3.通过个体测评、情景模拟、数据分析,学生能够辨识和认知自我个性特征、兴趣、能力。

4.通过自我练习、课堂交流,激发同学们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不惧职业(乃至人生)发展道路上的艰难曲折,秉持希望之心前行。

【课外学习】

小组任务: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案例、搜集资料,分别以“大学生活时间管理”、“大学生理财”、“把握大学学习”、“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人际协调”和“大学生生涯规划”等为主题,进行小品设计与排演,并在第四次课堂表演、作为课堂测试计入平时成绩。                          

第四单元: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学会大学生活适应与管理。

2.能认知和把握大学学习。

3.能开展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

4.学习情商修炼与人际协调。

【教学重点】

1.学会大学学习。

2.自我管理与素质拓展的途径与方法。

【教学难点】

1.从生涯发展的角度认知大学学习。

2.树立把握大学生活、服务职业发展、自主拓展素质、提升能力的意识。

【思政融入元素】

B.价值与追求元素C.理论观点元素D.辩证思维元素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大学生活适应与管理。(C2

2.大学学习。(C2、C4

3.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素质拓展。(C5)

4.情商修炼与人际协调。(B2 D3、E5)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通过小组展示、交流以及教师点评,明确大学四年为职业准备期,强化大一要在大学学习、自我管理及人际交往等方面做出调整与适应。认知、规划大学学习,做出大学四年参与(校内外)社会实践,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规划设计。

【课外学习】

撰写生涯规划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1.自我分析与评估(找到自身价值、明析优势与局限、把握个体特征等);

2.职业认知(自身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用人要求与职业发展前景等);

3.目标探索(自己的人生愿景、发展方向、学习领域、兴趣特长等与职业发展目标探索);

4.行动计划与调整(结合自己职业发展目标的大学学习计划、学习生活安排与自我管理、实践锻炼与能力培养、五至七年发展规划、行动评估反馈与目标调整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启发式、讨论式与自主学习式教法。课堂授课过程中注意提出问题,鼓励讨论,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以提问、讨论形式等考察学生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予以指导与点评。

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用电子化手段,将教学中涉及到的图书资料、图表、图片、录音、录像等,生动、直观、形象地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增强和改善教学效果。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章

理论讲授学时

实验(践)

学时

讨论、测验等学时

1

导言     

2



2

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2

4


3

自我认知与探索

2

4


4

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

2


2

合计

8

8

2

总计

18

 

七、课程学习资源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高桥 王辉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葛海燕、黄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

3.蒋承勇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张再生 《职业生涯规划》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5.程社明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团结出版社,2003. 

6.王岳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构成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形成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职业生涯规划”部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学长或职业人士访谈、“大学生涯与职业准备”小组展示,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分别为50%、30%、20%。终结性考核是“生涯规划报告”。具体考核方式、内容、相应权重与对应评价的课程目标汇总列示见下表。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所属单元

占比

占比



过程性考核

出勤

学习态度和对课程的兴趣

一、二、

三、四

50%

40%


小组展示(学长或职业人士访谈)

对本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方向及社会人才要求的认识、理解和掌握

一、二、四

30%


小组展示(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

在“大学生活与适应”、“大学学习”、“情商修炼与人际协调”、“社会实践”、“生涯规划”等方面做出为职业准备的大学生涯规划思考与安排情况

一、二、

三、四

20%


小计

100%



终结性考核

生涯规划报告

通过自我分析与评估、职业认知,进行生涯发展目标探索,并制定行动计划与调整的生涯规划应用情况

一、二、

三、四

100%

60%


合计

100%


九、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各种考核方式的具体成绩评定方式如下:

1. 出勤

本项考核依据考勤记录,满分是100分。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病事假等缺勤情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无故旷课五节课或者有请假但累计缺勤达到本课程的1/3学时的,取消本课程的考试资格。迟到早退在15分钟以内的,三次视同缺勤1节课,迟到早退超过15分钟的视同缺勤1节课。每缺勤1节课,将在出勤成绩中扣减3分。

2. 小组展示

本项考核依据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满分是100分,各组互相打分(不给本组打分)小组成绩即是组员成绩。主要包括“学长或职业人士访谈”、“大学生涯与职业发展”小品展演等,评价要素的具体要求如下表。

表三:小组展示评价表

评价要素

权重

90-100

80-90

70-80

60-70

60以下

1.内容质量

50%

完全按要求完成,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内涵丰富,有创新

按要求完成,观点较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正确,内涵较丰富

基本按要求完成,观点部分明确,结构尚可,逻辑需加强,内涵尚可

基本按要求完成,观点欠清晰,缺乏架构,逻辑欠佳,内涵一般

没按要求完成,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2.团队协作

20%

全部参与,效果好

全部参与,效果较好

大多数参与,效果尚可

部分参与,效果一般

少部分参与,无效果

3.表达能力(含PPT制作)

20%

表达流畅,用词准确,有逻辑性,

PPT精美

表达通畅,用词较准确,较有逻辑性,PPT较好

表达较通畅,用词还需斟酌,逻辑需加强,PPT尚可

表达不够流利,用词不够准确,逻辑性较差,PPT一般

没有清楚表达,没PPT

4.现场交流

10%

反应敏捷,对答如流,仪态自如,速度适宜

反应较快,对答较好,仪态较好,速度较适宜,

反应一般,对答尚可,仪态一般,速度较适宜

反应慢,对答一般,仪态有误

反应不出来,对答有误,礼仪不合理

3. 生涯规划报告

满分是100分。提供以下评分标准供教师参考,任课教师根据班级考核内容提出自己的评分标准:

(1)90分(含)及以上:按时交作业,无抄袭。内容详实丰富,自我认知深入,生涯发展分析客观、透彻、全面,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目标具体、符合自身情况,计划切实可行。

(2)80分(含)至89分:按时交作业,无抄袭。内容详实,自我认知较深入,生涯发展分析比较客观、透彻、全面,视野开阔、思路清晰,目标比较符合自身情况,计划较切实可行。

(3)70分(含)至79分:按时交作业,无抄袭。内容完整,自我认知较深入,生涯发展分析比较客观、透彻、全面,有目标,计划较切实可行。

(4)60分(含)至69分:按时交作业,无抄袭。内容完整,做出自我认知与评估,有生涯发展分析,有目标和行动计划。

(5)59分及以下:不按时交卷作业,或有抄袭,或内容不完整。

十、其他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各种资源。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访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大纲制定人:《就业指导》课程组

大纲审定人:尹兵、张立畅

 

 

 

就业指导2——求职技巧》课程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0030910698

2.英文名称:Employment Guidance—Job search skills

3. 课程模块:实践环节

4.课程学时:18学时

5.学分:1学分

6.先修课程:无

7.适用专业:本科各专业

8.修订时间:2023年9月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为目的,把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大学生活的全过程贯穿在一起,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如何对自我学习能力、生活管理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进行培养,职业目标的定位和如何制定职业生涯方案,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本课程旨在以职业目标为导向,进行科学的大学生涯设计,使其在大学期间自觉、合理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培养求职择业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达到充分就业,同时积极主动探索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知识:学生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个体特征、学有所长、社会职业要求以及环境发展变化动态,并作出相应的生涯发展决策。

2.情感:大学生认识到大学是人生发展新阶段,得以树立起自强自立、自我负责、自主规划、贡献社会的生涯发展意识。

3.价值:学生能够了解职业概念,从事职业活动意义以及相关职业对人才素质和能力要求,认识到职业是决定个体生涯发展和个人贡献社会的一种社会活动。大学生得以树立积极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

4.应用:学生可以自我探索与定位、进行求职择业相关信息搜索与管理、准备好简历等求职材料和面试,学会调整就业心态,科学运用求职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职业目标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市场发展分析。

2.能够规划毕业去向、探索职业目标(包含大学生创业)。

3.能理解、认知相关就业政策。

【教学重点】

1.就业形势分析

2.规划毕业去向、探索职业目标。

【教学难点】

1.就业市场开发。

2.关于职业目标的多元探索。

【思政融入元素】

A.家国情怀元素B.价值与追求元素D.辩证思维元素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分析就业形势、找到就业市场。 (B4D4) 

2.规划毕业去向、探索职业目标。(A4、A5、E1、E4)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案例分析和分组交流,学会用人单位看待和挑选毕业生角度,获得毕业生展现和回应策略。

2.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发言,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综合分析,客观看待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与职业前景,所学专业企业的规模性质、人才要求。

3.通过自我思考与课堂交流,能够初步确定就业方向(就业、创业、升学、考公务员等),认知自己的人才培养状况、意向就业地区经济环境、行业市场需求,分析自身情况,树立信心,找准市场空间。

【课外学习】

1.结合大一时设计的生涯规划报告,以及截至到目前的学习发展状况,进一步思考自己毕业时的就业方向。

2.小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做出一份求职简历(求职目标与专业相关),下周课前1天发给老师邮箱,下次课点评并记入组员平时成绩。

第二单元:求职材料准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进行求职意向岗位选择。

2.能做好求职信、推荐表等自荐材料准备。

3.学会撰写好自己的求职简历。

【教学重点】

1.求职意向岗位选择。

2.简历撰写。

【教学难点】

“STAR”原则应用。

【思政融入元素】

C.理论观点元素 D.辩证思维元素 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求职意向岗位选择。(C2、C5、D4)

2.求职材料准备。(C2、C5

3.简历撰写。(C4 D4E3、E4)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辨识、协调求职目标与专业关系,盘点大学所获,根据自我情况,确定职业岗位目标。

2.通过对求职信、简历等求职材料撰写要求的讲授和案例点评,阐明简历等求职材料的撰写要点。

3.通过课堂练习,学会求职材料撰写的“STAR”原则应用。

【课外学习】

1.根据课堂上对求职材料撰写的学习和老师对已提交简历的点评,修改已提交简历。

2.观摩当前学校组织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思考如何参加面试等应聘活动。

                    第三单元:求职应聘指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了解就业程序和求职就业基本权益。

2.能明晰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3.能树立良好择业心态,学习心理调试方法。

4.能掌握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5.能获得参加招聘双选活动的技巧。

6.能认知、理解面试。

7.面试认知。

【教学重点】

1.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2.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3.面试认知。

【教学难点】

1.求职择业心理调试。

2.面试认知和把握。

【思政融入元素】

B.价值与追求元素 C.理论观点元素 D.辩证思维元素 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就业程序和求职就业基本权益。(C1

2.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C2

3.求职择业心理调试方法。(B4

4.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应用。(C5E1)

5.参加招聘双选活动的技巧。(B4、C5)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讲授法,阐明就业程序和求职就业基本权益,明晰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获得参加招聘双选活动的技巧,认知、理解面试。

2.通过头脑风暴和案例分析,学习和掌握就业信息的收集与应用。

3.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习心理调试方法,锻炼构建良好择业心态。

【课外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模拟面试(在本专业范围内设定一个企业招聘岗位,思考此职位考察求职者哪些方面,设计出这个岗位招聘的考官提问问题以及求职者如何回答,演练以准备下次课堂展示),并记入平时成绩。       

第四单元:职业适应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会自我介绍。

2.能够对招聘单位情况及岗位要求充分认知和把握。

3.通过面试模拟训练达成求职适应。

4.能够认知步入职场的适应和转变

【教学重点】    

1.了解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能力素质要求。

2.初入职场的适应和转变。

【教学难点】

1.对招聘单位情况及岗位要求充分认知和把握。

2.求职面试和初入职场的心态调整。

【思政融入元素】

A.家国情怀元素B.价值与追求元素C.理论观点元素D.辩证思维元素E.创新思维元素

【教学内容】

1.模拟面试。(C2、C4、E3)

2.职业适应与转变。(A4、A5、B3、D4、E3)

【教学方法与学习活动】

1.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及点评,明晰面试并不是难关,理解面试中用人单位主要考察点,获得实战经验,制定出自己的面试应聘策略,做好自己的面试准备。

2.通过小组讨论及课堂交流,认识职场环境要求,辨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树立初入职场的适应意识和责任观念。

3.通过课后访谈和自主学习,推动当前的求职择业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准备。

【课外学习】

职业人士访谈:每位同学采访一位自己意向职业的专业人士,针对求职择业、职业适应、职业发展等方面进行采访,并完成一份访谈报告提交。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启发式、讨论式与自主学习式教法。课堂授课过程中注意提出问题,鼓励讨论,营造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以提问、讨论形式等考察学生所学内容,鼓励学生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找答案,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然后予以指导与点评。

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用电子化手段,将教学中涉及到的图书资料、图表、图片、录音、录像等,生动、直观、形象地在屏幕上展示出来,增强内容的丰富性、生动性和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增强和改善教学效果。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章

理论讲授学时

实验(践)

学时

讨论、测验等学时

1

职业目标探索

2



2

求职材料准备

2

4


3

求职应聘指导

2

4


4

职业适应与发展

2


2

合计

8

8

2

总计

18

 

七、课程学习资源

1.《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学指南》,高桥 王辉主编,现代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

2.《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训练》,葛海燕、黄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2月第1版。

3.蒋承勇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4.张再生 《职业生涯规划》天津大学出版社,2014 

5.程社明 《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团结出版社,2003. 

6.王岳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 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八、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式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其中过程性考核构成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形成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求职技巧”部分过程性考核包括出勤、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在平时成绩中的占比分别为10%、40%、50%。终结性考核是简历制作。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内容、相应权重与对应评价的课程目标汇总列示见以下表。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所属单元

占比

占比



过程性考核

出勤

学习态度和对课程的兴趣

五、六、

七、八

50%

40%


小组展示(模拟面试)

用人单位通过面试要考察求职者的主要内容及作为求职者的应对情况

五、七

50%


小计

100%



终结性考核

简历制作

对求职目标设定、简历等求职材料撰写的掌握情况

五、六、

七、八

100%

60%


合计

100%


 

九、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各种考核方式的具体成绩评定方式如下:

1.出勤

本项考核依据考勤记录,满分是100分。对于旷课、迟到早退、病事假等缺勤情况的成绩评定标准为:无故旷课五节课或者有请假但累计缺勤达到本课程的1/3学时的,取消本课程的考试资格。迟到早退在15分钟以内的,三次视同缺勤1节课,迟到早退超过15分钟的视同缺勤1节课。每缺勤1节课,将在出勤成绩中扣减3分。

2.小组展示

本项考核依据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满分是100分,各组互相打分(不给本组打分)小组成绩即是组员成绩。主要形式为“模拟面试”,评价要素的具体要求如下表。 

评价要素

权重

90-100

80-90

70-80

60-70

60以下

1.内容质量

50%

完全按要求完成,观点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内涵丰富,有创新

按要求完成,观点较明确,结构完整,逻辑正确,内涵较丰富

基本按要求完成,观点部分明确,结构尚可,逻辑需加强,内涵尚可

基本按要求完成,观点欠清晰,缺乏架构,逻辑欠佳,内涵一般

没按要求完成,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2.团队协作

20%

全部参与,效果好

全部参与,效果较好

大多数参与,效果尚可

部分参与,效果一般

少部分参与,无效果

3.表达能力(含PPT制作)

20%

表达流畅,用词准确,有逻辑性,

PPT精美

表达通畅,用词较准确,较有逻辑性,PPT较好

表达较通畅,用词还需斟酌,逻辑需加强,PPT尚可

表达不够流利,用词不够准确,逻辑性较差,PPT一般

没有清楚表达,没PPT

4.现场交流

10%

反应敏捷,对答如流,仪态自如,速度适宜

反应较快,对答较好,仪态较好,速度较适宜,

反应一般,对答尚可,仪态一般,速度较适宜

反应慢,对答一般,仪态有误

反应不出来,对答有误,礼仪不合理

3.简历制作

简历制作根据授课前后两次提交和修改完成情况给予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档成绩评定。

十、其他说明

本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各种资源。课堂上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可以调动社会资源,采取与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人物专题讲座和访谈调研相结合的方法。

                                 

 

 

大纲制定人:《就业指导》课程组

大纲审定人:尹兵、张立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