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Tags

就业微信公众号

网站首页 > 西部计划 > 详情

村口设驿站,畅通就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3-02-28 13:00:0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为进一步支持农村、社区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广州市大胆探索,去年在从化区创新开展“就业驿站”试点工作,将就业服务延伸至村居基层一线。目前,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

就近服务:就业招聘会实现“零距离”

就业驿站设立的初衷,就是要解决就近就业问题。

在凤二村就业驿站举办的这场“零距离”就业招聘会上,就有不少住在附近的“宝妈”来应聘,他们大多都希望能就近工作。

家住凤二村的谢杰平是一位有两个小孩的妈妈。去年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孩,她辞掉了镇上的工作,希望在家附近找一份工作。看到村口设立了就业驿站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写信息,没想到很快就接到了电话。目前她是凤二村计生专干,协助村委计生、卫生、老龄的工作。“这份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还离家近,我十分满意。”谢杰平说道。

“就业驿站把企业和求职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从化区凤二村就业驿站运营负责人宁阿梅介绍,就业驿站作为一个平台,提供就业帮扶、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公共服务三大板块服务,让劳务输送匹配更加集中,“求职者可以了解到更多招聘信息。通过直播带岗、线上面试等手段,企业也减低了招聘成本。”

“我们要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及企业‘招工难’问题。”从化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禤锦荣表示,经过摸查他们发现,从化区内较多农村劳动力处于待业状态。把就业驿站建在村门口,就是要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村里,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选定在人员较多的村居,临近企业集聚地、交通便利地,同时可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羊城家政基层服务站、创业孵化基地、公共人力资源市场及经营性人力资源市场等现有场所,确保满足“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要求。

“就业驿站建在乡村劳动力转移的前端关口,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力转移的信息成本、机会成本和选择成本。”华南师范大学教授、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谌新民认为,就业驿站是帮助乡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颖形式,非常便民、便捷。

精准服务:摸查底数、建立分类“人才库”

如何畅通供求匹配的“最后一公里”?“精准”是最关键一招。

“你有简历吗?”“我们加个微信……”招聘会上,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代表黄先生“淘”到了一位家住附近的法律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我们的工厂在从化鳌头镇,通过就业驿站平台了解到有这个招聘会,正好有招工需求就过来看看。”黄先生说,由于生产需要,他们有时候需要一些特殊技能人才,就业驿站可以有针对性地协助他们匹配人选。

要精准服务,首先要摸清底数。去年在建设就业驿站之初,从化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劳动力摸查。“我们进行分村分社精准摸查,筛选出未有工资性收入人群后,再了解其就业意愿,最终确定有就业意愿未就业人群,进行点对点针对服务。”禤锦荣表示,就业驿站通过精准摸查底数、精准建立驿站分类“人才库”,实现精准推送岗位服务、精准开展招聘服务、直播带岗,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据介绍,试点就业驿站工作以来,已有2582人成功实现高质量就业。今年,从化区计划在已运营的8个就业驿站的基础上,再建设8个就业驿站。

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就业驿站以线上线下形式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集中招聘等就业服务。举办各类“零距离”招聘会、直播带岗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会,截至去年12月已举办了109场。通过上述各类就业帮扶,确保全市农村家庭至少一人获得工资性收入,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就业兴农,促进村民增收共富。

充实基层:为第三方力量进入村居牵线搭桥

要把服务做进村居,必须充实基层就业服务力量。

在推行就业驿站工作过程中,人社部门引入经营性人力机构等第三方力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提供精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比如从化区,在就业驿站中引入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红海人力集团。

“广州在全市推进就业驿站建设,已不局限在涉农的区,功能也不局限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现在就业驿站已在广州多点开花。从化、花都、南沙、番禺、增城区已先后建成了62家就业驿站,成功帮助3102人实现就业,逐步形成农村富余劳动力主题、大学生主题、人才主题、港澳青年主题等多样化站点集群。

今年,建设“家门口”的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工作已被纳入广州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我们将鼓励各区结合零工市场建设、灵活就业、人社公共服务等工作,在全市村居、社区全面铺开就业驿站建设,2023年建设50家以上。”广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政府采购服务之外将探索其他合作方式,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和职业培训机构等社会力量和优质服务资源牵线搭桥,达成合作意向,主动建设符合条件的就业驿站,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同时,还会择优给予一定就业补助资金补贴。